变频器维护和保养

爱德利320系列变频器故障代码与应对措施

故障代码故障现象、类型故障原因故障检查
Er01逆变单元故障1) 变频器输出回路短路;2) 电机和变频器接线过长;3) 模块过热;4) 变频器内部接线松动;5) 主控板异常;6) 驱动板异常;7) 逆变模块异常1) 排除外围故障;2) 加装电抗器或输出滤波器;3) 检查风道、风扇;4) 插好所有连接线;5) 检修主控板;6) 检修驱动板;7) 更换逆变模块

Er 02
加速过电流1) 变频器输出回路存在接地或短路;2) 控制方式为矢量控制且没有进行参数辨识;3) 加速时间太短;4) 手动转矩提升、V/f 曲线不合适;5) 电压偏低;6) 对正在旋转的电机进行起动;7) 加速过程中突加负载;8) 变频器选型偏小1) 排除外围故障;2) 进行电机参数辨识;3) 增大加速时间;4) 调整手动提升转矩或 V/f 曲线;5) 电压调到正常范围;6) 选择转速追踪起动或等电机停止后再起动;7) 取消突加负载;8) 选择功率等级更大的变频器
Er03减速过电流1) 减速时间太短;2) 电压偏低;3) 减速过程中突加负载;4) 没有加装制动单元、制动电阻;5) 变频器输出回路存在接地或短路;6) 控制方式为矢量控制且没有进行参数辨识1) 增大减速时间;2) 电压调到正常范围;3) 取消突加负载;4) 加装制动单元、制动电阻;5) 排除外围故障;6) 进行电机参数辨识
Er04恒速过电流1) 运行中存在突加负载;2) 变频器选型偏小;3) 变频器输出回路存在接地或短路;4) 控制方式为矢量控制且没有进行参数辨识;5) 电压偏低1) 取消突加负载;2) 选择功率等级更大的变频器;3) 排除外围故障;4) 进行电机参数辨识;5) 电压调到正常范围
Er05加速过电压1) 输入电压偏高;2) 加速过程中存在外力拖动电机运行;3) 加速时间过短;4) 没有加装制动单元、制动电阻1) 电压调到正常范围;2) 取消此外力或加装制动电阻;3) 增大加速时间;4) 加装制动单元、制动电阻
Er06减速过电压1) 减速过程中存在外力拖动电机运行;2) 减速时间过短;3) 没有加装制动单元和制动电阻;4) 输入电压偏高1) 取消此外力或加装制动电阻;2) 增大减速时间;3) 加装制动单元、制动电阻;4) 电压调到正常范围
Er07恒速过电压1) 输入电压偏高;2) 运行过程中存在外力拖动电机运行1) 电压调到正常范围;2) 取消此外力或加装制动电阻
Er08控制电源故障输入电压不在规范规定的范围内电压调到规范要求的范围内
Er09欠电压1) 瞬时停电;2) 变频器输入端电压不在规范要求的范围;3) 母线电压不正常;4) 整流桥及缓冲电阻不正常;5) 驱动板异常;6) 控制板异常1) 复位;2) 调整电压到正常范围;3) 检查母线电压;4) 更换整流桥、缓冲电阻;5) 检修驱动板;6) 检修控制板
Er10变频器过载1) 负载过大或发生电机堵转;2) 变频器选型偏小1) 减小负载、检查电机与机械情况;2) 选择功率等级更大的变频器
Er11电机过载1) 负载过大或发生电机堵转;2) 变频器选型偏小;3) 电机保护参数设定不合适1) 减小负载、检查电机与机械情况;2) 选择功率等级更大的变频器;3) 正确设定参数
Er12保留//
Er13输出断相1) 变频器到电机的引线不正常;2) 电机运行时变频器三相输出不平衡;3) 驱动板异常;4) 模块异常1) 排除外围故障;2) 检查电机三相绕组;3) 检修驱动板;4) 更换模块
Er14模块过热1) 风道堵塞;2) 风扇损坏;3) 模块热敏电阻损坏;4) 逆变模块损坏;5) 环境温度过高1) 清理风道;2) 更换风扇;3) 更换热敏电阻;4) 更换逆变模块;5) 降低环境温度
Er15外部设备故障1) 通过多功能端子 DI 输入外部故障的信号;2) 通过虚拟 IO 功能输入外部故障的信号复位运行
Er16通信故障1) 上位机工作异常;2) 通信线异常;3) 通信扩展卡设置异常;4) 通信参数组设置异常1) 检查上位机接线;2) 检查通信连接线;3) 正确设置通信扩展卡类型;4) 正确设置通信参数
Er17接触器故障1) 驱动板和电源异常;2) 接触器异常1) 维修、更换驱动板或电源板;2) 检查、更换接触器
Er18电流检测故障1) 霍尔器件异常;2) 驱动板异常1) 更换霍尔器件;2) 维修、更换驱动板
Er19电机调谐故障1) 电机参数设置错误;2) 参数辨识过程超时1) 正确设定电机参数;2) 检查变频器到电机引线情况
Er20保留//
Er21EEPROM 读写故障EEPROM 芯片损坏更换 EEPROM 芯片
Er22变频器硬件故障1) 存在过电压;2) 存在过电流根据过电压、过电流故障来处理
Er23对地短路电机对地短路更换电缆或电机
Er24保留//
Er25保留//
Er26累计运行时间到达故障累计运行时间达到设定值使用参数初始化功能清除记录信息
Er27保留//
Er28保留//
Er29累计上电时间到达故障累计上电时间达到设定值使用参数初始化功能清除记录信息
Er30掉载变频器运行电流小于设定值确认负载是否脱离、参数设置是否不符合实际运行工况
Er31运行时 PID 反馈丢失PID 反馈小于设定值检查 PID 反馈信号、正确设置合适值
Er40逐波限流1) 负载过大、发生电机堵转;2) 变频器选型偏小1) 减小负载、检查电机及机械情况;2) 选择功率等级更大的变频器
Er41运行时切换电机故障变频器运行过程中通过端子更改当前电机选择变频器停机后再进行电机切换操作
Er42保留//
Er43保留//
Er45保留//
Er51保留//


变频器运行中报“欠电压” 故障的检测和维修思路

变频器在运行当中报欠电压,往往涉及到多个故障点的潜在故障。
1) 三相380V 供电电源电压偏低, 或有断相故障, 这是电源方面的原因;
2) 直流回路主电容的电容额定容值减小或失效,使主回路直流电压降低,当电压检测电路发现时,变频器会报警并停机保护;
3) 启动接触器的主触点接触不良, 形成一定的接触电阻, 使主回路电压严重跌落报警;
4) 因检测电路或控制回路本身故障, 产生误报

阅读更多

变频器运行中电机振动的原因及对策

变频器带电机运行期间,如果电动机产生振动,会使绕组绝缘和轴承寿命缩短,影响滑动轴承的正常润滑,而且振动力促使绝缘缝隙扩大,使外界粉尘和水分入侵其中,造成绝缘电阻降低和泄露电流增大,甚至形成绝缘击穿等事故。

另外,电动机产生振动,也容易使冷却器水管振裂,焊接点振开,同时会造成负载机械的损伤,降低工件精度,导致所有遭到振动的机械部分的疲劳,使地脚螺丝松动或断掉,并使电动机产生很大噪音。

电机产生振动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三种情况:电磁方面原因;机械方面原因;机电混合方面原因。本文主要介绍一下与变频器相关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一、变频器输出不平衡变频器三相电压输出不平衡,导致电机三相电流不平衡,从而导致电机振动。这种情况有可能是变频器IGBT、或控制IGBT触发的回路出现问题,将故障元件更换就可解决问题。

二、电机发生共振这种情况,可以在变频器中设定跳跃频率来避免。以ACS510变频器为例,假如电机的共振频率为10-14HZ,则将参数2502危险频率低限设为10HZ,2503危险频率高限设为14HZ,如此变频器将不会运行在10-14HZ区间,从而避免电机发生共振。

三、谐波影响在变频器中,通常使用晶闸管、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等开关元件来控制电源的输出电压和频率。这些开关元件在开关过程中会引入非线性特性,从而导致谐波的产生。当电机受到谐波的作用时,会产生额外的力矩,导致电机的转子振动。高次谐波的产生与频率范围、传输路径、环摬条件等相关。

我们通常可以通过加装输入、输出电抗器等滤波装置来减少谐波的产生。

四、参数设置问题变频器的参数设置不合理会导致电机运行时产生抖动。解决办法是根据电机的特性和工作要求,合理设置变频器的参数,如加速时间、减速时间等,如大力矩负载应使用矢量控制或DTC控制等。

变频器进线缺相故障的检查及排除

变频器的“进线缺相”故障,是一种常见的故障。“进线缺相”故障也可以叫做“直流母线电压脉动”故障。“进线缺相”故障可以由电源引起,也可以由负载引起,还可以由元器件不良引起,此故障的触发因素很多,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别加以检查。

阅读更多

变频器IGBT维修时屏蔽检测电路报警的方法

在变频器的IGBT模块损坏时,为了防止新的IGBT安装后再次短路烧坏,在装IGBT前需要对电源板单独供电,以检测各驱动光耦发出的驱动信号是否正常。这时往往需要先屏蔽温度检测报警和母线电压过低报警故障(用310V直流电压给AC380V供电的变频器母线供电),才能让CPU输出PWM驱动波形。

阅读更多